欢迎访问江苏省抗癌协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江苏省抗癌协会_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行业新闻
市级抗癌协会动态
法律法规
 
协会动态
专家风采|江苏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园
发布时间:2025-01-17

       从医40年,张园主任潜心钻研医术,勇攀医学高峰,在创新与实践的道路上从未停歇;每年专家门诊量达4000多人次,手术500余台,其中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占九成以上;近十多年来,先后主持开展多项头颈部新手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涉足多个手术禁区;敢于担当作为,带领科室成为全省唯一的头颈肿瘤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全省头颈、甲状腺肿瘤的规范诊治和学科发展。张园主任用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从医理想和人生价值。
潜心钻研 勇攀医学高峰
       1985年,从南京医学院口腔系毕业后,怀着对外科专业的热情,张园来到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开启了40年的头颈肿瘤外科医生生涯。
       1995年,张园来到上海市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修,师从王弘士教授。王教授在当年已72岁高龄,不仅是我国头颈肿瘤外科领域的先驱李月云教授归国后培养的首批学生之一,更是我国第二代头颈肿瘤人的杰出代表。一年的学习中,张园主任学到了老教授对晚期病人不言放弃的担当拼搏精神、学到了处理手术风险时的沉着睿智风格,也学会了外科电刀这一最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技能。学成归来时,她带着满满两大本笔记,上面画满了手术的图案和备注。
       回到科室,她把学到的技术用到自己的手术病人中,并把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头颈部——生命之咽喉呼吸要道,手术时血管丰富,出血量大,甲状腺外科的医生们为了怕出血和损伤喉返神经,都是以手术钳子夹住血管,结扎后进行次全切除为主,而张园主任回来后开的第一例甲癌根治手术却用一把电刀开到结束,清晰的膜解剖分离,喉返神经的显露,用一块纱布的出血量做完整个甲状腺腺叶切除和颈淋巴清扫手术。手术室护士们惊讶了,时任院长周建农教授悄悄地站在她后面看着她的手术直点头,他看到了眼前这位年轻医生的潜力,也看到了头颈外科的希望。
       多年来,张园多次赴韩国、德国、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丰富的求学求技之路让她掌握了大量的肿瘤外科知识和前沿的先进技术并广泛吸收应用于临床,成就了众多手术的创新,挑战了众多手术的禁区。2021年,已经58岁的她在外科党总支书记李明的鼓励支持下,又开始学习机器人手术,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一刻也不停歇。还率先在苏皖地区开展了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口咽癌和甲状腺癌的根治手术,至今已经近200例,使众多的头面颈部肿瘤病人在获得根治的同时达到了微创和美容的目的--一面颈无(疤)痕。在2024年手术直播中观看关注的点击量达到了近6000人次。


注重协作 打造技术特色
       20世纪末,张园先后任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作为科室负责人,她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个头颈肿瘤外科专科做出特色,引领全省,走向全国。
       我国的头颈外科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张园所在的头颈肿瘤外科也是在60年代初江苏成立最早、当时唯一的头颈肿瘤专科。她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从建立科室管理制度到制定科室发展计划,引进先进设备,开展特色技术,边学习边实践,科室面貌焕然一新。
       张园主任深知,肿瘤诊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她利用多学科合作这个抓手,做其他医院不做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颈动脉体瘤和迷走神经体瘤是颈部、颅底大血管、神经上长出的肿瘤,手术中随时有颈部大动脉破裂大出血、术后偏瘫失语的风险,2000年开始她同麻醉科合作采用低温麻醉下延长大血管阻断时间,完成了多例难度大风险高手术的切除。
       上世纪90年代初,口腔颌面肿瘤的根治切除和修复重建成为专业热点。90年代末期国内外有报道采用游离空肠移植修复头颈部缺损,她同普外科合作,利用自身的显微血管吻合技能,完成了全省首例游离空肠吻合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术后缺损,跨入了显微修复的国内先进行列;在时任院长周建农的支持下,她联合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吴幼章主任,2002年以来完成了多例上颌骨劈开外旋入路下的鼻咽颅底肿瘤根治的挽救性手术,解决了部分鼻咽癌放疗患者复发的难题;许林教授团队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世纪初她同胸外科合作,开展了颈部肿瘤手术和颈胸联合根治晚期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手术,大批晚期头颈部肿瘤病人得到了根治性处理和功能保存。2008年她作为华东地区的唯一代表在第四届全国肿瘤大会上报道了手术处理颈根部韧带样纤维瘤的疑难手术案例,受到了张志愿院士和中华口腔医学会俞光岩会长的高度认可。
       2013年,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患者,因颈部巨大的晚期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无法施行常规全麻插管和气管切开,张园主任同鼓楼医院麻醉科一起开展了全省首例体外循环麻醉下晚期甲状腺癌的根治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张园主任的门诊,每次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晚期疑难病例,她从不推诿,而是耐心全面地与肿瘤内科、放疗科等一起会诊,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来为病人争取治疗机会,在她的用心和努力下,使一个个原本没有治疗希望的患者,获得了手术甚至治愈的机会。
       多年来,张园主任每年手术500余台,不仅手术量在全院名列前茅,而且九成以上是四级高难度手术,2024年CMI值为1.53,高于医院平均CMI值(1.38)0.15点。

挑战引领性的手术挽救了晚期病人的生命,也成就了她个人和专科的影响力,受到了同仁们的认可和尊敬,她被同行们推荐为头颈肿瘤、甲状腺肿瘤国家级社会组织专业委员会的常委和省级社会组织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主委。她所在科室在2011年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头颈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狠抓管理 引领规范诊疗
       2015年,张园主任被推荐为江苏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的首任主任委员,2021年她再次连任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委员。10年来,她狠抓专委会自身建设,把专委会建成了同行们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平台,一个团结和谐快乐的大家庭。10年来,她请来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来南京讲学交流,带领委员走出去参加研讨活动,同全国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人脉关系;同时她也把义诊、会诊放在基层偏远的苏北地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2017年,她利用专委会平台组织了省内专家,编制发布了适合江苏实情的《江苏地区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流程》。专委会的建设得到了全国专家们的认可,在近五来年出版的全国各级各类指南、规范和共识中,她和其他委员参与的就有近20项之多;2022、2024年她分别被推荐为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甲状腺癌和头颈肿瘤外科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10年来,她坚持“推进规范、扩大影响、惠及基层和共同提高”的专委会建设工作思路,举办了十届的省年会和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现场参会人数近2800人次,线上、线下参与的达1万八千人次,成为省抗癌协会各个专委会参会人数之最。在举办学习班期间,她坚持每次保证为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提供免费参会机会,还为青年委员和医师们搭建平台进行交流,为培养全省头颈学科人才贡献了力量。

发挥优势  带动学科发展
       20多年来,张园主任致力于头颈肿瘤专科的打造和积淀,使我省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学科的发展上看与全国强势专科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代表学科水平的标志性指标如杰出人才的数量、中国自然的项目数、专业人才的培养都还远远不足。近年来,她始终把我省头颈肿瘤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难题去突破。2016年她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厅400万元的临床重点专项项目,利用项目经费支持选派了科室青年骨干医师去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习培养,2019年科室成员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使我省甲状腺癌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当年她受邀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全国肿瘤医院头颈专科联盟同行交流江苏头颈肿瘤学科建设的经验。近10年中,她作为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的分中心负责人牵头负责了6项晚期肿瘤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园主任利用南京医科大学和医院领导的项目支持,建立了头颈肿瘤队列研究的标本库,为专科后续的科学研究构建了良好的底层基础平台;利用大学平台资源,她和她所带领的团队有3人成为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1人为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培养了10余名头颈肿瘤专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她和她的团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排名第2)、江苏医学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4项(排名第1-3)、江苏省抗癌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1)、江苏医药科技二等奖(排名第4),获国家、省、厅科研项目10多项,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著近20篇,最高SCI影响因子达13.25分;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专著2部。
上一篇:专家风采 | 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委会执行主任委员——朱陵君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医学会  江苏省药学会  中国抗癌协会  
   
 

Copyright (c) 版权所有  江苏省抗癌协会

电话:025-83284180     邮箱:jsskaxh01@163.com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201号金茂广场写字楼1708室     邮编:210009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30536号-1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您是本站第899210位来客!